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大兴安岭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对于三国时期的师徒关系你有多少了解?

2019/10/1 16:43:01发布135次查看

追念父师恩重,恨年华、暗随流水。时值佳节,在此先感谢每一位教师的辛勤付出,知识改变命运这话从来不是说着玩的。本篇就来聊聊三国时期的师徒们。
在三国时期就已经能看到“学校”一词了,而东汉时期也已经开放了私学,所以可以在《三国志》中看到各类学校,主要区别在于官学与私学。官学包括太学、鸿都门学、宫邸学、学、校、庠、序,私学主要是学馆、经馆等。
梳理出来关于三国时期人物的师徒关系有30多组,想在一篇文章占用的篇幅就太长了,所以只挑了其中一部分来聊聊,完整的名单后续会逐步补充。说起师徒,其实很容易让人想起两个官职:太傅、少傅,案《通典》,太子要对太傅、少傅执弟子礼,像吴国薛综祖孙三代都是少傅的很少见,当然太子的师傅也不会只有一人。
“汉魏故事,太子於二傅执弟子礼,皆为书不曰令”——《通典》
魏国、季汉、吴国都有自己的官学,建安七年(202年)曹操就下令设置学师教导阵亡将士的后代,黄初五年(224年)曹丕在洛阳设立了太学。刘备在蜀地也设立了太学,当时谯周的弟子文立还去游历过蜀地太学,吴国这边孙权在黄龙二年(222年)设立了都讲祭酒,258年孙休又下令重设学宫。
魏国的太学规模也是最大的,光学官、博士就超过七千人,太学生们经历多年的学习,会按照他们对经学的掌握程度任命官职。太学毕业的学生和从私学毕业的学生水平参差不一,更多的还是看个人的努力程度,太学中的五经博士也未必比得上那些星落各地的名士,比如魏国太学刚起步时就乐详这么一个通晓五经的博士,他也算是诸多太学生的师傅了。
“太学诸生有千数,而诸博士率皆粗疏,无以教弟子”——《三国志·王朗传》注引《魏略》
“内宫美人数至近千,学官博士七千馀人”——《三国志·王朗传》注解
担任博士却不代表要倾囊相授,汉末各名门望族都有专门研读经典的人,就是为了将自己的见解梳理成家学一代代传承下去,后代族人安心在家读书就好。每位名士对于经典都有独到的见解,比如张纮曾追随韩宗学习《京氏易》、《欧阳尚书》,又跟濮阳闿学习《礼记》、《左氏春秋》,士燮跟刘陶学的也是《左氏春秋》。
士人们四处游学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,比如管宁、邴原、华歆三人组就是到处游学,李仁、尹默就跑到荆州向司马徽、宋忠求学。提几个三国时期稍微出名师徒,刘备、公孙瓒、刘德然都是卢植的门生,阮瑀、顾雍、路粹都是蔡邕的弟子,罗宪、陈寿、文立的老师均为谯周。还有些记载缺失的,如朱然、孙权就是同学,但他们的师傅不知是谁。
“然尝与权同学书,结恩爱”——《三国志·朱然传》
顺便提一句,姜维还算不上诸葛亮的弟子,蒋琬、张裔、费祎、马谡这些人更像一些。名士们的号召力极强,作为老师他们能调动的资源也不少,毕竟动辄就是成百上千的门生弟子。比如乐详有数千门徒,虞翻被流放后也有数百人听他讲学,像邴原、张臶、王肃这样的都是门生数百人。
就拿杨厚来举例,他对于蜀地经学有着极大的影响力。他的弟子有董扶、任安、周舒,这三人为蜀地学术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董扶游学京师回到蜀地,他的弟子也是千里相随,周舒把一身本领传给了儿子周群,任安更是教出了杜微、杜琼、何宗这样的弟子,后来周群、杜微、杜琼都加入了季汉阵营,只是随着荆州士人的涌入,蜀地的学术氛围也有所变化。
达者为先,薪尽火传。

大兴安岭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